China-Europe

碳中和在中国

政策支持

2015年6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法国期间宣布,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这标志着中国向未来的“碳中和”目标迈进了一步。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是中国首次向全球明确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点,也是迄今为止各国中作出的最大减少全球变暖预期的气候承诺。

2021年3月,《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意味着中国已正式将“碳中和”理念纳入顶层布局。

三步走策略

从目前我国碳排放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碳中和”基本确定三步走策略,首先在2030年完成碳达峰; 其次在2045年前快速降低碳排放;最后再2060年实现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

  • 第三章 第一节 2035年远景目标
    “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 第三十八章 第四节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 第三章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  

碳中和研究机构(部分更新)

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把“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十四五”时期也是中国实施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双碳目标”的关键阶段。

落实“双碳目标”的过程离不开碳中和研究机构和中心的建设与参与, 这些机构可以研究规划优化的碳中和路径方法,评估各种可能的生态工程方案,探寻转换能源结构的科学途径,为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 2020年11月6日,信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代表信阳市人民政府与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签订了《关于共同推进上天梯非金属矿管理区绿色发展和产业升级合作协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国内首个碳中和示范园区正式启动建设,初步探索了“5+N”的碳中和园区实施步骤。

  • 2020年12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从事碳中和基础研究的科研机构。

  • 2021年4月10日上午,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 2021年4月30日,碳中和大数据研究院在北京成立。碳中和大数据研究院由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发起,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等企事业单位共同组建。

  • 2021年5月12日,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中国产权协会)正式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 2021年7月,天津市滨海新区环境创新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创建了专业技术支持机构——碳中和研究所(数据中心)。

  • 2021年7月25日,江西省碳中和研究中心揭牌,这也是我国首个省级碳中和科技创新平台。

  • 2021年8月12日,由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天津大学、南开大学联合成立的天津市碳中和与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举行揭牌仪式。

  • 2021年9月22日,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所正式启动。

碳中和的意义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需要从“量”提升到“质”上。截止到目前来看,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实现经济正向增长的国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追求经济发展,早已超越了只注重规模经济和批量经济/低成本生产的阶段。更重要的是利用全球机遇实现产业结构转型。要实现曲线超车,就必须从碳中和中寻求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

目前,许多国家都提出了碳中和实施计划。碳中和已经成为强国之间的一场竞争。中国的碳中和目标被认为对国际合作和成功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碳中和”,不仅需要改变能源的供应方式,还需要改变不同行业、农业、交通运输等的能源使用方式。同时,能源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必须同时脱碳。在脱碳过程中,供应方和消费者方的同步非常重要。

zh_CNZH